家长们带小朋友出去聚会,大人凑在一起,“孩子”就会成为话题的中心。很多家长喜欢当着孩子的面讨论孩子,表扬孩子的话语还好,有些家长是吐槽自家孩子的缺点。
无论是表扬还是吐槽,家长们你们可知道,你们的言语在孩子心中的地位?小孩子还处于三观塑造的过程中时,家长们的话语,对于孩子来说就是“权威”,就是一切,你们说的话会在孩子心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非常的深刻。孩子还小,虽然对大人之间谈话的逻辑还不能正确了解,但是他能从字面上去揣摩,也会从语气中去感受,并且对大人的谈话信以为真。有时候,你的无心之说,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感情,又或是让孩子丧失了自信,导致了自卑。
还有的家长并不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,而是不断贴正面的标签。比如:“我家孩子真的很聪明,特别优秀”,“你家孩子长得真漂亮啊,以后日子好过了”,“你家孩子学习真的厉害,次次都拿一百分,不像我家孩子”。其实,这些词汇的过度使用,有时候甚至会超越孩子本身的能力匹配范围。
试想一下,孩子在旁边听到这样的对话,会产生哪样的心理感受呢?是信以为真、沾沾自喜,还是会内心谦虚地接受?对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,前者的可能性更高。
很多的家长都习惯当着孩子的面谈论他,甚至会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。“标签”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。贴上的标签,无论是“好”是“坏”,都会深埋于孩子的内心,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,结果往往是使其向“标签”所喻示的方向发展。
比如,妈妈说我胆小,内向,不爱说话,我就是这么不乖的;妈妈说我太调皮,老欺负人家,我就是这么坏的……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,成人的话语在他们眼里又有权威,一旦被贴上这些标签,孩子可能会直接给自己下定义,认为“我就是这样的”。
无论标签正面还是负面。一旦形成,孩子都会朝这些方向发展。时间久了就会固定化。标签形成很容易,不过三两句话的事情,但想要再撕下就很难了。所以,作为父母,不要随意当着孩子的面讨论孩子的好的坏的行为,更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形形色色的标签。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行为不正确,可以严肃地与他沟通,让他意识到错误,而不是当着娃的面与他人去讨论这些行为。